跳到主要內容區

課程規劃

語聽系語言治療組畢業學分數128學分,必修94學分、通識20學分、體育4學分、選修10學分。

語言治療組課程

語聽系聽力組畢業學分數128學分,必修95學分、通識20學分、體育4學分、選修9學分。

 聽力組課程

大學部各年級學生的課程規劃與設計重點如下

1.一年級入學就讀時,即分組(語言治療組與聽力組)上課,若欲轉組需以轉學考方式重新入學或參加校內轉系考試,無法學系內直接轉組。
2.一年級課程設計以聽語相關基礎學科及通識課程為核心,旨在培養學生必要之基礎知識與跨領域素養,作為後續專業課程學習與臨床實務發展的根基。
3.二、三年級課程規劃以『語言治療』與『聽力學』兩大專業領域為核心,課程內容著重於各類聽語障礙之評估、診斷、檢查與處置能力之培養。並於二、三年級分別安排語言治療與聽力學之見習與實習課程,期使學生透過臨床觀察與實務體驗,建立對專業領域之初步理解與應用基礎。
4.四年級課程以校外專業實習為核心,學生依所屬專業組別分別至相關機構進行實習。實習內容規劃需符合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語言治療師或聽力師之實習規範,以確保學生具備專業資格所需之臨床能力與實務經驗。

課程分類(詳細各課程綱要請至本校課程綱要網址查詢)

1. 一般性基礎學科統計學、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多元文化與語文領域、程式語言、大學之道。

2. 聽語科學的基礎課程

語言治療組語言學概論、語音學、基礎神經解剖學、聽語神經解剖學、聽力學導論、溝通障礙學導論、語言發展學、言語科學、語音聲學、繪本共讀技巧、行為改變技術與應用、聽語台文等。

聽力組語言學概論、語音學、基礎神經解剖學、聽語神經解剖學、聽力學導論、溝通障礙學導論、語言發展學、言語科學、語音聲學、行為改變技術與應用、耳鼻喉科學概論、聽語台文等。

聽語儀器原理與運用、聽語科學研究方法、聽語台文、聽力科學、語音聲學、語言發展學、耳鼻喉科學概論、臨床聽力學、聽力學臨床實務論、聽覺障礙學(一)、兒童言語與語言障礙學、兒童語言障礙初階實習、噪音與聽力維護、語音聽知覺學、行為改變技術與應用、聽語測驗原理與編製、聽障教育與溝通訓練、溝通障礙之諮商技巧、復健輔助科技、聽語多元文化實務、早期療育與溝通障礙、兒童言語與語言障礙學個案研究、復健醫療與文化

3. 聽語障礙專業學科

語言治療組嬰幼兒溝通發展、嬰幼兒溝通障礙、學前兒童語言障礙學、初階語言障礙學實習、學童語言障礙學、構音與音韻異常、語暢障礙學、語言治療專業與倫理、溝通障礙之諮商技巧、聽語測驗原理與應用、成人神經語言障礙學、吞嚥障礙學、運動言語障礙學、成人失語症、嗓音障礙學、溝通障礙評估與報告寫作、溝通障礙治療與報告寫作、輔助溝通系統、聽能復健學、嬰幼兒吞嚥障礙、唇顎裂與相關障礙學、聽語障礙實習、語言障礙實習、唇顎裂與相關障礙學、聽覺輔具與聽能訓練、學校溝通障礙服務等。

聽力組聽語測驗原理與編製、幼兒聽力學、幼兒聽力學實務論、臨床聽力學、臨床聽力學實務論、進階臨床聽力學、聽覺障礙學、聽覺障礙學實務論、聽覺電生理學、聽覺輔具原理與實務學、人工耳蝸學、內耳前庭功能評量與復健、內耳前庭功能評量與復健實習、聽力學專業與倫理、聽障教育與溝通訓練、聽語障礙實習、聽力障礙實習總論等

4. 校外機構臨床實習

語言治療組:臨床語言障礙實習(一)、臨床語言障礙實習(二)

聽力組:聽力學實習(一)聽力學實習(二)

臨床實習須知需完成先修課程,第一至第三學年之所有系上必修科目均擋修第四年之必修臨床實習,且須於第三學年第2學期通過實習能力檢定考。

校外機構臨床實習

語言治療組本課程為四年級實習課,必經完成相關臨床障礙課程才可參與臨床實習課程,其目的是結合學科知識與實務訓練以完成語言治療師之養成教育。

實習時數必需符合在合格的臨床督導老師指導下直接從事語言障礙個案的評估與治療工作,總時數至少375小時。

聽力組本課程為大四實習課,必經完成相關臨床障礙課程才可參與臨床聽力實習課程,其目的是結合學科知識與實務訓練以完成聽力師之養成教育。

實習時數必需在臨床督導老師指導下直接從事聽力相關檢查、評估與處置工作,總時數至少375小時。

瀏覽數: